都市小说 | 小故事  
当前位置:小故事网名人故事:

画家张大千的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01-07 03:40:57   

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么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是什么,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所有的人哗然,陈半丁更尴尬,张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场的人,赶紧溜之大吉。后来,张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涛,换得黄宾虹的一幅真石涛,又以几幅四方的炕头画,骗得罗振玉大宴文友共赏,甚至连张学良也破钞不少。物我两忘游历名山大川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绘画功夫深厚外,还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让人见了有“物我两忘”的感受。是什么秘诀呢?“也许是多旅游吧!”他以为,“用心体会自然,摄取自然的精神。”
  
  艺术界人士传说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较偏爱黄山。他不很同意:“其实,我国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观之处,说我偏爱黄山,不一定对,但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大千先生特别加重“开发”二字的语气:“我在二十八岁、三十一岁、三十六岁这三年,三度游黄山。第一次去时,不但是荒草蔓径,根本无路可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黄山的人。”黄山的特色,全在一个“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细领略山川灵气,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当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画出传神的画。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达敦煌。大千先生到达千佛洞那天,天还没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灯入洞探视。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订计划是到那里观摩三个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对太太和子侄说:“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千佛洞的来源,据考证,在秦苻坚建元二年,由乐 和尚开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开凿大小不等的洞窟。
  
  约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内,层楼叠殿,吸引了无数僧侣、信士、艺术家、凿洞的工匠等。从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从事壁画、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为先人奉献心灵的圣地。大千先生观察千佛洞时发现,千佛洞在坐西面东的山崖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图文推荐 故事网小故事看了本文的朋友都看了下面的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