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 | 小故事  
当前位置:小故事网都市小说:

贾教授听戏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01-08 04:36:49   
猫扑故事网推荐:
老作家的义举 在大学读新闻专业时,老师曾说,一个人做某一行久了,就容易产生职业麻痹,从而视而不见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亲身感受到这一点,已是做记者十二年的一个炎炎烈日的夏季。   有一天,我意外地看到,我们小区被大家公认是最有文化的贾教授,接连几天晚饭后都出现在小区大门前的广场,陶醉样地倾听着一对儿残疾男女对唱的南方小调。   没有人注意到这对儿男女是哪一天来的,在那儿已表演了几天。小区的许多人像我一样,注意到他们,是因为发现贾教授感情起伏的倾听样儿。我们从来没见过,一向刻板严谨,连微笑都是“意思意思”的职业性的老教授,因为听戏就现了原形。原来他也有喜形于色的时候,原来他也有难过悲伤的表情,原来他也有忘记身份以掌击腿面大呼“好”字,导致已谢了顶不多的几缕头发也纷乱起来的时候……于是,许多人加入到每晚的听众当中,主要因为对贾教授的兴趣而产生了对这对儿男女表演的兴趣。   演唱的男女三十多岁的样子,都没了双腿,男人留存的截肢更长一些。他们与许多外出谋生的人类似,风尘仆仆,但不同的是,穿着很显家常洁净。他们的皮肤虽然呈现出那种饱经风霜的古铜色,但男的眉清目秀,女的小巧精致,一看就是典型的南方人。两人都是坐在小推车上,是那种可以被别人推,也可以自己用双手转动手柄前行的专用小车。他们唱的南方戏曲,我一句也听不明白。小区里这么多人在听,恐怕能真正听懂的也不多。于是,大家总会时不时地扭头向贾教授投去一瞥。   贾教授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先就是凝重得不得了,哪像要轻松地听戏。他的目光随着后他而来的这对儿男女,慢慢地摇着小车,男的一边摇自己的车,一边还在小区前那个为了让行车减速的不足两三厘米高的橡胶路障前,赶紧腾出另一只手去推女人的小车。几乎小区的人们后来说起来,都是因此而觉察到这个路障的存在。这时的贾教授还是我们常见的贾教授,不言不语,安静地专注地观看着两人慢慢地摆正车位,有条不紊地从车后的盒子里拿出一个个演出的行当,弦乐是一种说不上来的琴,打击乐是几个大小不一的鼓。(易故事-小小说频道 www.egushi.com 版权所有)   调琴转轴拨弦之后,鼓点“咚”的一响,男女很快柔声软语地进入对唱。两人的表情很是丰富,很是入戏。这时再侧看贾教授,俨然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或轻咬下唇,或若有所思,甚至有时会随着小曲的拖音而闭目摇头晃脑。一曲终了,贾教授定然是最先叫好鼓掌,虽然也有一次是人家并没唱完,只是声如游丝的一种过渡,但贾教授的掌声还是带动了全场的掌声。接下来,贾教授就把自己准备的一元硬币投几枚在演唱者面前的饭盒里。叮叮当当很是悦耳,男女便回敬点头致谢。不少旁观者也纷纷效仿,立刻形成一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热闹……   从来没有一次能够耐着性子听完的我,或许已真的患了“倾听”钝化的职业病?几天后采访一个学术研讨会时,遇到贾教授。我禁不住好奇地问,那两人到底唱的是什么。   教授说:“我也听不懂,但曲子很婉转好听。最主要的是,我可以这样帮他们,而不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施舍的。他们因为自己的劳动收获而感到欣慰,感到心安。他们是一对儿夫妻,结婚时,男的曾答应要带女的周游全国。可是他们很不幸,遭遇车祸双双致残。丈夫不愿意食言,只好如此完成自己最美好的心愿。我想拿钱帮助他们,可这种认真倾听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我半天无语……(易故事-小小说频道 www.egushi.com 版权所有)   那天傍晚,我与报社的摄影记者早早就等待在小区的门前,可是没能等到那对儿残疾男女,贾教授也没出现。 老猎手
猫扑故事

图文推荐 故事网小故事看了本文的朋友都看了下面的文章

随机推荐 故事网小故事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最新热门

今日热门文章

本月热门排行

推荐